close

參觀完馬祖劍碑後,我們馬不停蹄前往「枕戈待旦」紀念公園(又稱福山公園),其中公園內的「枕戈待旦」紀念碑,可說是南竿島最顯目的海上地標,也是遊客必拍的馬祖景點之一!只要搭乘新臺馬輪緩緩駛進馬祖福澳港時,從海上遠眺,就可以看到以紅色正楷書寫的「枕戈待旦」碑4個大字映入眼簾,巍巍聳立在南竿島的福清嶺上,雄偉壯觀,氣勢磅礴,也見證了馬祖過往走過的戰地歲月。

這4個字是1958年7月,先總統蔣中正蒞臨馬祖巡視防務時,為嘉勉馬祖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,再經將銘刻字跡放大,最後在原五層樓社教館的建築物牆面闢建而成。現在碑的後方,則是載明這4個大字的由來,該公園早年是作為展示馬祖地區軍民生活點滴的展示館,後由馬祖當地藝術家曹楷智規劃,現已成為藝文展演的空間。

我們登上此處平臺往外遠眺,視野開闊,展望極佳,港景盡收眼底,加上天氣很好,海天一色的藍,加上偶有帆影點點,海鷗逐波,令人陶醉,大開大闔的美景,讓人短暫忘卻都市的喧囂跟煩惱。

 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「枕戈待旦」紀念碑

 

「枕戈待旦」紀念碑前平臺

 

由「枕戈待旦」紀念碑往外看出去之海景

 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離開後,我們續往下一個軍事景點—鐵堡參訪,前往途中,順訪經過的津沙聚落,該聚落位在南竿島西南方突出處的灣澳,是南竿島最接近大陸的漁村聚落,因早先擁有如金砂般細緻的沙灘,故名金沙,後改寫作津沙至今。早年清末時期,漁產興盛時,原籍大陸連江縣的長樂、琅岐島等地居民陸續移入此處遂形成聚落,這裡曾是南竿島的第2大村,而後隨著兩岸對峙,鄰近漁場又遭逢破壞,於是居民紛紛外遷沒落。近幾年,在縣政府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奔走下,頹圮舊屋重現生機,村內閒置空間再生與活化,讓津沙成為馬祖的一個保留古樸美感的魅力小鎮。但因為時間緣故,我們沒有多做停留,順著路再往下後,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-鐵堡。

津沙聚落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鐵堡原是一座位在仁愛村鐵板海邊突出於海上的獨立岩礁,因此處地形險要、便於觀測海面動靜,而後國軍在此設立據點,後因防禦工事需要,國軍將岩礁內部鑿空,上面覆以水泥掩體,粉刷迷彩漆料,並設置草綠色防護網架,甚至岸邊崖壁上曾經插滿了突擊的碎玻璃與鐵條,以防止當時對岸的水鬼摸哨,造成危險。早年鐵堡由一班最精銳的兩棲蛙人部隊日夜戍守西側海岸線,而馬祖當年唯一有軍階的一隻狼犬,也曾駐防於此,凸顯當時對峙緊張的氛圍。

我們沿著林棧道及石階步道,逐級而下進入鐵堡,體會昔日的戰鬥肅殺氣氛,堅硬的花崗岩壁可見鑿痕歷歷,而水泥通道兩側可以看見昔日設置的地下石室、坑道、射口、砲台、房間、廁所及廚房等空間井然羅列的地下化的軍事工程,麻雀雖小,卻是五臟俱全。我們走到鐵堡外面,海景一覽無遺,佇立於浪濤中,海浪拍打聲不絕迴繞於耳,時至今日,硝煙雖已遠離,但小小的岩礁,曾是海防要塞,仍處處透露「鐵血剽悍、海上堡壘」的氣魄及國軍當時為了保家衛國的艱辛,讓人肅然起敬。

 

 

鐵堡 (3)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鐵堡 (1)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 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 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鐵堡 (2)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離開鐵堡後,我們前往南竿遊客中心旁的另一個著名的軍事景點-北海坑道參訪,北海坑道源於1968年的「北海計畫」所建(該計畫是國軍基於作戰需要,於馬祖的南竿、北竿、東引、莒光等4座島,各建造一座可供小艇靠泊的地下坑道碼頭,隱藏軍力而稱之。其中,規模最大,即為南竿的北海坑道。),位處鐵板海岸線,是一個深入山腹內,貫穿岩壁,呈「井」字形交錯的水道,水道高18公尺,寬10公尺,長640公尺,漲潮時水位達8公尺,退潮時為4公尺,步道全長700公尺,走完一圈約需30分鐘,但要配合潮汐的漲退,在退潮時才能進入。

據載這座可供百餘艘登陸小艇使用的地底坑道,當年被視為高難度的工程,國軍共出動2個師、3個步兵營、1個工兵營以及1個傾卸車連混合編為3組,不分晝夜輪流施工,歷經820個工作天才完成。當時由於施工設備簡陋,除了用炸藥爆破外,全靠人力一鑿一斧挖掘花崗岩壁而成,不少官兵因此犧牲,由此可知工程之艱鉅、氣勢之壯闊。

我們走進其中,在過去戰雲密佈的年代,北海坑道曾經試圖要扮演著地下碼頭的運補功能,如今隨著戰事趨緩,已開放民眾參觀,這裡也成為觀賞藍眼淚的熱門景點。走進深邃的坑道中,看著矗立於兩旁雄偉壯闊的岩壁、海下幽暗浮動的倒影,都讓人不自覺地發出讚嘆坑道的工程,勘稱鬼斧神工之作,也敬佩前人的偉大。

 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 

北海坑道 (1)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北海坑道入口 (2)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北海坑道內部一景  (3)

 

 

離開坑道後,我們順遊旁邊的大漢據點,該據點當年主要是控制莒光島方向的水道而設,戰略地位重要。1975年,由當時陸軍登步部隊官兵不分晝夜輪流施工,在簡陋設備下,用炸藥爆破及人力一寸一土挖掘而成,於1976年3月29日才竣工。依據介紹,據點共分3層,最上層為軍方連部,第2層設有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,最下層設有4座90高砲陣地、簡報室、中山室、庫房、儲藏室等空間;坑道寬約1.5公尺,高約2公尺,主坑道長150公尺,支坑道長為80公尺,合計230公尺。

隨著戰爭情勢和緩,因具觀光發展價值,國軍便將大漢據點移交給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,並於2006年整修完成。走入據點內,我看到每一處射口、砲口窗均面向海洋,充滿肅殺氣息,可以體現當年國軍「緊扼海疆、大漢天威」之勢,天氣好時,還可以清楚的看見莒光島的輪廓。

大漢據點 (1)大漢據點內部一景 (2)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大漢據點的射口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最後,我們來到最後一個軍事景點-八八坑道,一到坑道,印入眼簾即是坑道口兩旁陳列的酒甕,充滿趣味。坑道位於南竿鄉牛角嶺下,原是軍民躲避海盜的山洞,後國軍進駐馬祖後,擴建為戰備坑道,加以鑿高、挖深與強固後,闢為戰車坑道之用,坑道全長273公尺(包含副坑道長度),可容納一個步兵團的兵力,正向的出口可迎擊海上入侵的敵軍,後方出口則可通往過去的南竿軍用機場,施工期耗時約10年,於1974年完工之日,因適逢先總統蔣中正88華誕而命名。

後因坑道內長年潮濕,不利戰車保養,故轉為國軍電信中心,戰地政務解除後,再移交予馬祖酒廠作為儲酒之用,因坑道長年維持在攝氏16-19度,恆溫又穩定的環境,反而利於釀酒及存放,成為絕佳的儲藏酒窖,而後馬祖酒廠出品的高粱便以「八八坑道」為名一炮而紅,打響了馬祖酒的知名度,也成為一大特色。

目前主通道為酒廠罈裝老酒存放區,次通道為高粱酒系酒槽區,而老酒儲存區放置的陳年老酒因停產之故,現存均為15年以上,存量賣完即停,更顯其珍貴。我們走進坑道內,一股沁人的涼意撲面而來,濕漉的坑道環境,彷彿進入一個巨大的空調房,酒香撲鼻四溢,置身其中也不禁令人微醺,彷彿酒的精華已經滲透進了坑道的每一寸磚瓦,每一滴水珠之中。

八八坑道 (2)八八坑道 (3)八八坑道 (4)八八坑道 (5)八八坑道 (1)

 

 

最後結束所有參訪後,我們前往南竿的介壽獅子市場,一家名為萬家香的「狗肉扁麵」用餐,初始被這招牌名稱吸引,讓外地人的我們摸不著頭緒,以為是狗肉相關的麵,直到進店用餐看到牆上的解釋牌才知道,「狗麵」就是用木棍擀製而成的麵,因福州語發音棍子為 ㄍㄨㄥˇㄍㄨㄥˇ,取其福州語發音因此叫「狗麵」ㄍㄨㄥˇㄇㄧㄢˋ;而扁肉就是餛飩的意思,餛飩福州話為 ㄋㄩˊ,早年馬祖的祖父輩們,以扁擔挑著麵食與餛飩當街叫賣,取扁擔的扁字加上ㄋㄩˊ(餛飩), 福州話 ㄅㄧㄢˇㄋㄩˊ,成為「扁肉」沿用至今,而目前麵店已傳承至第四代,極富歷史意義。「狗麵」終於上桌,其實就是手工家常麵,麵條口感紮實有筋性,而餛飩皮薄不破、肉餡鮮美,讓飢餓的我們飽餐一頓。

 

狗肉扁麵 (1)

 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狗肉扁麵 (2)

用完餐後,我們前往南竿機場搭機返回臺灣本島,這次旅途時間短,尚有許多馬祖的景點尚未探訪,雖依依不捨,也只能留待下次了,這次的偽出國旅遊行程還是算大成功!

 

南竿機場

 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戰地風情。踏上國境之北的馬祖東引島→南竿島旅遊記事7,「枕戈

 

南竿機場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竣 왕유준 的頭像
    竣 왕유준

    竣 왕유준的部落格

    竣 왕유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